**标题:二甲双胍通过调节FoxO1核胞浆穿梭改善HPRT1靶向嘌呤代谢并修复NR4A1介导的自噬以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**
尊龙凯时医疗研究团队近期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,探讨了二甲双胍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新机制。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主要影响女性健康的退行性代谢性骨病,通常难以根治。我们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发病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。
在过往的研究中发现,氧化应激是导致骨组织代谢失衡的重要因素。本研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,发现嘌呤代谢紊乱是骨组织氧化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。此外,转录组测序表明,自噬通量的受损与嘌呤代谢引发的骨细胞氧化应激密切相关。
通过结合血清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,我们识别出HPRT1作为潜在的靶点,FoxO1信号通路则是二甲双胍在成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关键路径。研究显示,SIRT3通过促使FoxO1核定位,从而促进HPRT1表达,进而增强嘌呤的合成代谢,减少由嘌呤分解代谢导致的ROS积累,逆转成骨细胞的氧化损伤。
实验结果表明,在假手术组与卵巢切除组中,能量代谢显示出显著差异,且嘌呤相关代谢物在OVX组中表现为显著积累。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如KKNN和SVM,我们确认了这些相关代谢基因的诊断价值。在OVX小鼠的骨显微结构分析中,尊龙凯时发现二甲双胍显著防止骨量流失。
进一步的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显示,OVX组与二甲双胍实验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代谢物差异。网络药理学分析揭示了与骨质疏松相关的1871个靶点及47个与二甲双胍相关的靶点,表明二甲双胍在调节骨代谢方面的重要性。
我们的实验还探索了二甲双胍对成骨细胞的保护作用。结果显示,在200mmol的二甲双胍处理后,细胞生存能力显著逆转。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表明HPRT1在二甲双胍处理后表达增加,而当HPRT1表达被抑制时,细胞凋亡比例上升,表明HPRT1在二甲双胍的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进一步的分析还发现,二甲双胍可以恢复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能力,且其治疗效果在HPRT1被沉默后被逆转。此外,二甲双胍能够调节FoxO1的亚细胞定位,从而上调HPRT1的表达,预计是通过SIRT3对FoxO1的乙酰化调节实现的。
综上所述,尊龙凯时的研究揭示了二甲双胍通过改善HPRT1靶向嘌呤代谢和修复NR4A1介导的自噬,同时调节FoxO1的核胞浆穿梭,从而有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。这一发现为日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案。